已經認不得的兒時遊樂場
昨天下午為了拍一段影片,往新北市的新莊樹林那個方向去了一趟;因為那邊是近年比較少去的地方,於是在出發前查閱一下地圖。其實我高中畢業之前多數時間都住在新莊,所以對並不算太陌生。
需要查地圖,是因為很多地方的街景和交通方式都已經不同,所以還是先看一下比較保險。
地圖捲啊捲,竟然在民安國小附近看到一個叫做「黃厝」的地方;仔細一推敲,原來那邊正是從前我外婆家。我的外公姓黃沒錯,而且當時方圓幾百公尺之內住的,都是同姓的遠近親族。
很久以前,那一帶幾乎都是田地、乾淨有魚的溝渠與池塘、空地,也是我從出生不久之後,一直到國中畢業之前的遊樂場;站在田中央可以一眼望向幾公里外的輔仁大學、以及現在的丹鳳一帶,視線幾乎沒有阻礙。
外婆家養了雞、鴨、豬、還有一條耕牛;豬圈後面營養豐富的土地裡,多的是手指粗的蚯蚓,所以釣魚永遠不缺餌料,有時也會幫忙用大灶煮飼料餵豬(雖然現在想來,小孩幫忙還是以搗亂成分居多)。
所以,雖然我算是鎮上長大的小孩,不過對於農家的事情並不陌生。
從1970年代的某一年開始,農家的廂房裡開始有親戚做起紡織代工;走道上堆滿了成捆的絲線,屋裡也多出了一些機器。後來才知道,其中有一些機器叫「平車」、「拷克」機;一直到1980年代,在報紙上還可以常看到「徵平車/拷克技師」的求才廣告。
有了那些紡織機之後,屋子附近和晒穀場上經常會出現手指長度的廢棄細鐵鉤,應該是從機器上淘汰下來之後被亂丟的;而那些鐵鉤也變成了我的玩具:把頭磨尖加上橡皮筋,就變成了射青蛙(對不起)的「飛鏢」。
但也是從那時候開始,農地中出現了紡織染整廠;當時沒什麼環保觀念,所以染整廠會直接將廢水排放到農田溝渠裡。小時候不懂這些,只知道充滿化學惡臭的螢光色溝水變成了常態,魚蝦得碰運氣到「上游」一點的地方才有,大人也會警告不要踏進溝裡去玩。
溝渠問題稍微轉好一點時,已經是我上大學之後的事情了;那一帶的土地陸續開發,變成公寓、小工廠之類的建築物。外祖父母早幾年陸續過世,農地賣掉(現在的民安國小、西盛一帶,很多土地曾是我外公的幾甲農田)、親戚搬離、也不再有各種牲畜,當然也已經不是我的遊樂場。
後來再重返那一帶,已經是我出國幾年、再回來之後的事情了。附近工廠陸續外撤到更郊區的地方,原地蓋滿住宅大樓;原本用於辨識外婆家晒穀場入口的一小叢竹林,也早就已經消失,所以我不僅找不到地方、而且還迷路了。
後來是先走回暫時不會移動的地標「民安國小」,再重新往認識的方向走一小段,才終於找到原址。
今天剛好又會再回到那附近,但應該已經沒有什麼好憑弔的痕跡了吧。
如果對新莊田野的過去有興趣,可以參考〈記憶的大排~水路印象〉這篇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