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好拿到Seth Godin先生的這篇授權短文,於是就順手翻譯好發出了。
這篇講的道理其實很淺顯,但往往就是做不到。
雖然文中舉的例子是Yahoo,但包括Windows和macOS在內的主流系統也是一樣;只是但我私心覺得Apple是有在努力(看最近改版的OS就知道),而Windows是已經不知膨脹到哪裡去了。
此外,一些像是政府網站或服務app,也是在業主「喜歡/需要/沒事不要大改」的前提之下,一直疊床架屋上去,直到整個介面崩潰為止;或許有些介面設計師會意識到這一點,但還是無力抗拒「多就是好」和無感業主的要求。
其實這已經不只是「UI/UX設計」的問題,而是已經到了企業經營哲學的層面(看文中講Yahoo和Google的例子就知道了);而如果業主只會要求不斷增加功能,而不理解使用體驗和系統流程會因此有所變化、甚至劣化,那就可以從這邊看出他們對於這個問題的認知程度、甚至是他們的企業文化了。
我相信,你可以在手邊的app或常用的網站上看到一堆這種現象。而我想到的另外一個例子,則是近年汽車儀錶板的觸控螢幕與實體按鈕之爭。
這兩者各有好處,觸控螢幕看起來比較炫、而且可以透過軟體容納「更多的功能」(!);而實體按鈕則比較容易找到位置和操作(特別在行駛中、或是在寒冷地帶戴手套時),眼睛比較不需要離開路面。
實體按鈕的缺點,在於佔據較多空間、結構比較複雜,而且資訊回饋能力有限。
但觸控螢幕的缺點之一,就在於它太容易塞進新功能,所以介面可能越來越複雜、或是選項的層級越來越深,很難在行駛中操作;而且萬一故障,可能會導致整輛車的大多數功能無法使用。
所以,這兩者沒有絕對的優劣、適當的混搭使用也會是解法之一;但另外一個方向,則是不能在同一個介面之下,為了方便和省錢無限膨脹功能,而且到了一定程度就要全盤思考更新。
或者再回過頭問,在Yahoo首頁獨領風騷的時代,要有怎麼樣的企業文化和膽量,才敢推出只有兩個連結的Google首頁?
後來的故事,大家就都知道了。
(奇怪,感想文已經寫得比引文還長了;我也要檢討不能讓寫的字過度膨脹。 :D)
這確實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