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「拱廊」到「機台」:你又翻譯錯了嗎?
為了節省時間和金錢,企業用機器翻譯網頁的案例越來越廣泛了。雖然機器快又便宜,但目前還是只能比得上很嫩、又沒經驗的譯者。企業要小心別讓機器幫你翻出意外的結果,而譯者也要努力,不要讓別人以為你只是機器。
新版的微軟Edge瀏覽器加入了(有點雞肋的)遊戲功能連結,畫面也做了中文化。不過很明顯的是,他們找的是懂點英文,但是不會玩遊戲、也沒經驗的譯者;或者是很有自信的用Bing翻譯機就直接翻了。
可能出錯的情景
有時候中文化產品會譯錯,是因為或許基於業主保密理由,所以譯者看不到最終的樣子,只能看到文字詞條,所以在看不到情境和上下文的狀況下,會翻譯出錯誤的同義詞;例如將「頭銜」(title)翻成「標題」,就是很常見的情形。
不過對於有經驗的譯者來說,這也不是問題。以上面的「頭銜」例子來說,只要能看到前後的詞條是「姓名」、「公司」、「部門」(通訊錄軟體中常見的欄位),就多半不會翻成「標題」;如果這樣還會錯,就只能說譯者真的太嫩、或是太漫不經心了。
如果是用機器翻譯,因為目前的「人工智慧」似乎還沒有發展到「會看上下文再判斷」的程度(其實或許應該有,但至少這裡沒用到),所以翻錯就更理所當然了。
所以「拱廊」是什麼?
在上圖中的例子裡,最右邊的「拱廊」原文應該是「Arcade」;最原始的意思是「拱廊」(建築名詞)沒錯,但後來比較常用於形容空間寬敞的「商場/購物中心」,再引申為過去在商場中常見的「投幣式大型電動玩具機台」這種遊戲類別。
(「商場遊戲機」事實上還經過了很多世代的演變,但這裡就不多提了;有興趣的話可以參閱關於早期發展史和電玩時代的Wikipedia內容。)
也就是說,只要是會出現在大型機台上,適合大螢幕和(模擬)搖桿動作、重視聲光效果、需要反應多於動腦的遊戲(投幣就不一定要了),就可以歸類在「Arcade」之中。
所以,「Arcade」比較準確的中文翻譯應該是「(大型)機台」或「街機」,而不是望文生義、事實上現在也很少人用的「拱廊」。
如果微軟這個網頁的「譯者」能注意到上下文和情境(講遊戲的網頁),就應該知道「拱廊」不太可能在這裡出現。
機器翻?人工翻?
依照我的判斷,這應該是機器翻譯的結果;像這種「不是很重要」、「有翻譯就好」的網頁,已經有越來越多公司直接用機器來做,既省錢又省時間,使用者看到有翻譯就很高興,多半也不會有太多抱怨。
作為一個長年做軟體中文化的人,我也無法抱怨這種狀況;因為確實沒有機器快或便宜,何況正確與否在這邊也不是業主的重點。
譯者還是要用功
但只要還在做翻譯相關工作,仍然可能碰到這類的案例:不看上下文無法確定某個詞的意義、而且需要一些相關行業或歷史的背景知識,才能精確的翻出原意。
如果碰到這樣的案子,還是得先做好功課,才不會辛辛苦苦翻完,還被無聊的人猜想是(比你快又便宜的)機器翻的。
過去我在操刀一些中文化專案時,業主(包括微軟)都很重視譯者的背景和經驗;例如我在跟某家大公司競爭微軟《模擬飛行2002》中文化的案子時,勝出的原因之一就是告訴業主「我(當時)玩這個遊戲已經超過20年了」。
可能資訊太多和深思不足,這樣的”速食”文化 (有就好) 到處可見。令人擔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