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AI的普及和翻譯能力的進步之下,會比專業譯者先受到衝擊的,可能是「翻譯社」這個行業。因為,目前工具雖然離完美還很遠,但已經足以帶來商業模式的改變。

February 2023

隨著技術進步,有些人開始將矽膠娃娃、虛擬偶像、未來甚至是沒有型態的AI機器人當作伴侶。或許有些人會覺得不屑、變態、或是好笑,但這樣的「陪伴機器人」往後或許會變成一種常態。
松本零士是我最喜愛、也啟發我早年繪畫興趣的日本漫畫家之一。他前幾天過世了,不知往後還有沒有人能重現他的風格?
Metaverse與DeFi是過去幾年的熱門話題,但兩三個月來似乎已經在AI大軍壓境之下變成了昨日黃花。以下就是我在這段時間之中的看法,但當然不一定準就是。
前兩年開始流行的筆記工具軟體,開始往兩個方向進化:AI輔助寫作、以及透過資料庫結構來「整理」資料;或許以後這兩個方向會結合,讓AI幫你整理資訊。而目前這類整理工具的代表性作品,則是都還在測試、但設計邏輯不同的AnyType和Tana。

January 2023

差不多剛好是最近三年吧,因為年齡、能力、工作性質和環境、以及對於經營媒體和品牌的觀念都有所改變,所以對於自己的編輯、研究、以及寫作方式也有了一些不同的思考,接下來也可能會做些改變。
3

December 2022

大概是過去被盜版困擾太久、軟體業(合理的)訂閱制也逐漸普遍獲得接受,所以Adobe就開始越玩越大,在這種小地方動起消費者的腦筋。幸好我不愛訂閱軟體,因為直接砸(小)錢買問題比較少。
2
曾經想過退休後開一家舊書店,賣自己的藏書賣到掛,也待過出版業的我,真心覺得……有些新的玩法我真的不會、即使想過也做不下手。不是因為新的商業模式不好,而是因為有些其他事情更重要。
認真說,其實在公司開會要有效率不難。
1
這一陣子AI發展的方向,變成了不是「取代專家」,而是淘汰「不具備專家能力的普通人」。這是很自然的發展。如果AI在某些程度上已經可以取代專家,要取代普通人當然輕而易舉。
1
AI寫出來的東西越來越像樣,甚至跟真人寫的東西已經難以分辨。這樣的進步當然可以幫人類做很多事情,但在它發展健全之前,我們也要小心一些事情,不要被表面的華麗給蒙蔽了。
在以Facebook為首的集中式社群媒體出現之後,吸引了原本不太寫網路文章的人、也吸引了很多原本在寫的人,同時也吸走了所有的注意力和廣告營收。或許可以說,「部落格時代」是被社群媒體殺死的。然而,部落格型態的寫作平台仍然有它的價值。